3月16日是第15个“国际社工日”, 今年社工日的主题是“汇聚社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当天,记者从南京市2021年“社会工作宣传周”主题宣传活动现场了解到,我市至少有上千名来自社区、社会组织的专业社工,走村入户为老百姓排忧解难,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案例一:
社工扎根农村,开展专业的农村社会工作服务
王合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届社会工作硕士毕业生,也是我市2020年遴选的6名中级社会工作督导之一。
2016年,王合涛放弃了企业培训师的职位,毅然回到了自己本科、硕士都就读的社会工作领域,成为了一名社会组织的专职社工。2018年,他选择从南京城区到溧水注册成立了英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并扎根在溧水区洪蓝街道青锋村,开展专业的农村社会工作服务。
“我希望在乡村振兴进程中提供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摸索出符合农村地区的社会服务方法和路径,为纯农社区的社区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王合涛告诉记者。
这些年,王合涛频繁往返于南京家中和青锋村的道路上。在他的口中,总是把青锋村称为“我们村”,农村生长的他对土地和父老乡亲有一种特别的亲近感,他带领团队用温情和专业服务于青锋村的老人、孩子和残疾人等有需要的人群。
王合涛和他的团队不但为各类人群提供了各种专业服务,还做了很多诸如宣传本村特色文化、链接资源销售本地农产品、帮助因事故致残青少年的家庭寻求更多支持的事情。
青锋村有着远近闻名非遗文化遗产的“何林坊双龙灯”和“青圩马灯”,每年表演的时候,王合涛都会通过朋友圈号召甚至带着自己的朋友到村里看表演,并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宣传青锋村的特色文化和民俗活动。每年春茶,龙虾和螃蟹上市的时候,他也会通过网络渠道为村里的农产品带货,自己更是这些农产品最忠实的消费拥趸。
案例二:
社工协助社区打造“乡邻有约”,推动基层治理
乡村振兴,社工助力。这些年,越来越多的社工、社会组织在专业服务和社区治理方面探索更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路径,为农村社区治理贡献力量。
溧水区洪蓝街道塘西村地处洪蓝南部,民风淳朴,环境优越。2018年开始,塘西村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引入东鸿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作为驻村社工机构。
东鸿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孙启介绍,他们入驻以来,以村规民约凝聚村民,以乡绅乡贤作为助力,以社会组织作为连接,以法律体检作为保障,总结出依托于村规民约、乡风民俗的"望、闻、问、切”四步工作法,通过梳理群体摸需求,听取意见定民约,问题导向求实效,切入民情谋共治等四个方面的工作,解决好村民身边的“关心事、揪心事、烦心事”。
经过三年的项目实施,如今在塘西村,村民自治有了"根”,多元参与有了“叶”,民主协商有了"藤”,乡邻有约有了"果”。
案例三:
社工深度介入乡村治理,破解乡村治理困局
瞄准创新社会治理、突破乡村治理困境目标,更多的社工深度介入乡村治理,破解乡村治理困局。
江宁区江宁街道牌坊村是“全国首家社工村”。该社工村是社区治理体系的一次探索,这一整体的服务策略是立足优势视角,以社区和资产为本的整合社会工作实践。
第六批江苏省社会工作领军人才、南京红叶社会工作服务社理事长张伟表示,这个社工村以整个牌坊村为基础,将社工的专业方法因地制宜的从多样的层面整合内化在社区实践的过程中,将村民、文化、乡村、产业、生态本身当作一个整体,从村民自治参与、生活生计发展、邻里自助互助、社区文化多元这四方面开展整合社会工作服务,引导村民共同参与,共同行动,共同建设,重塑“社区、社工、社会组织、企业、村民”良性互动的关系,激发充满温情、亲情和热情的情感共同体,建设社会工作深度参与乡村振兴的示范村。
日前,星火社工事务所在黄龙岘组织了第二次“茶乡圆桌会”,邀请11名黄龙岘民宿经营户参会。这11名经营户都是新村民,大家围坐一桌,就“岘里乡学院合作事宜”建言献策。“半夏”民宿黄豪在圆桌会上建议,希望社区能多多策划“茶乡音乐节”活动,同时带动餐饮、民宿;还有新村民建议,黄龙岘的餐饮、民宿之间要加强合作,互相推荐客人、带动人气。
如今,社会组织推出的“茶乡圆桌会”,成了黄龙岘新村民集思广益、参与乡村治理的重要平台。